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从死人堆里爬出的阜平人——刘清龙

    信息发布者:wxh7897802
    2017-05-19 08:19:40    来源:阜平家门口   转载

    刘清龙乳名老虎,1920年出生在阜平天桥镇朱家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刘清龙打起仗来生龙活虎,从华北打到大西北,从中国打到朝鲜,打日本、打老蒋、打美国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在抗美援朝的一次作战中,大家都认为他牺牲了,没想到他竟奇迹般地从牺牲的战友尸体中爬了出来,成为天生桥一带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清龙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拥军支前活动,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并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930年春,他和本村的胡庆中、刘三多到龙泉关报名加入了晋察冀边区的保卫营。这个保卫营前身是聂荣臻率领的八路军从山西五台县耿镇俘虏的一个伪公安队,队长姓高,十分厉害,外号叫“高阎王”。经过教育改造,高队长连同他的伪公安队终于站到人民一边,成为一支抗日武装。晋察冀军区机关从五台迁往阜平时,保卫营也一同来到阜平,主要任务是负责边区政府机关的安全。刘三多因身体原因,干了不几天就回去了;胡庆中也因地方工作需要骨干,干了半年又被抽调到地方,而刘清龙却在这个营一直干到1952年。


    日寇投降,内战在即,保卫营正式编入我华北野战军某军序列。刘清龙随队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太原和挺进大西北等战役战斗。由于他机智灵活、善打能拼,所以屡立战功,并由战士逐步提升为班长、排长和副连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朝鲜战争爆发后,刘清龙随队入朝作战。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刘清龙所在师奉命前往五音山打阻击战。五音山地处三八线以南51公里,横城以北6.5公里,海拔930米,是扼制横城至洪川之要冲。1951年1月下旬,东线美军第2师、南朝鲜军第5、第8师,由南汉江以东原州、武陵里分别向砥里及横城方向进攻。志愿军为掩护主力集结,创造反突击的有利态势,必须坚守五音

    2月5日下午,刘清龙随部队星夜兼程百余里,于6日晨4时抵达五音山,天亮前进入阵地,接替朝鲜人民军5团防务。刘清龙所在团坚守五音山主阵地,全团上下叫响了“坚决打好阻击战,誓死守住五音山”的口号。7日拂晓战斗打响。主阵地前有个330高地,对我方来说,它是前方支撑点;对敌方来说,是进攻的第一道屏障。所以,330高地就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要点,你打过来,我夺过去,打成了拉据战。仅此,我方先后有两个连的兵力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同时毙敌300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敌人占领了330高地。

    “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上级下达了死命令。刘清龙他们连主动请缨,受领了这一艰巨任务。夜间,他们在我方炮火掩护下,猛虎一般扑向敌阵,一举夺回了330高地。不幸的是,连长、指导员双双倒下,副指导员也负了重伤抬到后方,这样,指挥全连的重担就全部落在副连长刘清龙一个人的肩上,况且全连只剩下21人,守住阵地何其艰难!刘清龙自知责任重大,立即调整部署,把21人重新划分成3个班,指定了班长,规定了任务,组织大家抢修工事,包扎伤员,做好战斗准备。

    已到手的山头丢了,敌人岂肯罢休?不一会儿,又嚎叫着冲了上来。精通近战战术的刘清龙对战士们说:“沉住气,靠近了再打。”在敌人冲至距前沿堑壕二、三十米的时候,刘清龙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一排排手榴弹也扔向敌群。敌人狼嚎鬼哭,很快被压了下去。就这样,一天之内,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7次反冲击,虽然全连只剩下8人,但仍然把330高地牢牢掌握在手里。

    敌人气急败坏、丧心病狂,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向330高地猛烈袭击,覆盖在山上的厚厚积雪被炸光,草木烧焦,变成了一片火海,山头被炸得削去一米多厚,随便抓一把土能数出十几片弹片,其残酷程度可想而知。“敌人钢铁多,我们士气高”,刘清龙冒着炮火指挥战士们与敌人死打硬拼,又打退了敌人4次攻击。战斗间隙,正当刘清龙与战士们一起总结战斗经验,研究下一步打法的时候,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敌机扔下的一颗炸弹在他们身旁爆炸,顿时,他们8人全部倒在了血泊中……

    等兄弟连队赶到,只见8名士兵血里胡拉,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大家以为他们全都牺牲了,没想到刘清龙只是被炸弹爆炸的巨大响声震得昏了过去,他慢慢又苏醒过来,奇迹般地从战友的尸体中爬了出来,另有两名战士(其中有名炊事员)还有轻微的呼吸,被抬到后方得到了救治。在这次作战中,他们连仅活下来这3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刘清龙每当谈起此事,就感慨地说:“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到祖国。唉!我的许多战友却长眠在异国他乡了。”

    330高地打得这样残酷,其它方向也炮火连天,杀声四起。刘清龙所在的师在五音山与敌人浴血奋战5昼夜,打退敌人大小进攻百余次,歼敌1500余人,为主力实施反击创造了条件,被誉为“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百万裁军中,这支华北劲旅虽然被裁减,但英雄的光辉业绩却永驻史册。

    在朝鲜战场作战,不是爬卧在冰天雪地上,就是坚守在阴冷潮湿的坑道中,再加之后勤补给比较困难,刘清龙不幸得了严重的肺病,因战事频繁,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落下个哮喘的病根。后来身体渐渐不支,1952年部队领导安排他回国治病。

    翌年底,刘清龙的病情虽然有了好转,但身体毕竟不能再适应部队生活了,组织上安排他转业,被分配到山西五台县豆村中学负责后勤总务,不久又调到五台县粮食局工作。后来,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于1966年病退。当时,粮食局领导跟他讲,你留在五台县城也可以,回家乡也行。总离不了故乡山水和乡亲们的刘清龙带全家毅然回到了家乡——朱家营小山村。他这一回不要紧,6个子女全成了农村户口,除大女儿、二女儿当民办教师转正外,其他兄弟三人和三女儿全靠自己在农村踢蹬。那个时候的人思想好,只知一心一意做奉献,从来不想为自己和子女盘算,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刘清龙退下来后,全家8口人,全靠他每月50多元(后增加到60多元)退休费为生。不过,那时的钱顶事,生产队的粮食折价很低,后来大女儿当了教师,他们家的生活相比较还是不错的,村民们常常羡慕地说:“你看人家,当初不怕死,奔了出去,现在熬出来了吧!”其实,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过得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宽裕。但刘清龙很满足,他常对人说:“与牺牲了的战友们相比,我能活下来就是万幸,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我在朝鲜打仗的时候,曾经半年没脱衣服睡觉,虱子多的一抓一大把。”刘清龙给我们作传统报告时,经常这样说,我们听得浑身直痒痒。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他就是个半病的老人,被疾病折磨的腰弯背驼;他头戴一顶深蓝色劳动布单帽,穿一身旧了的军棉衣,外套一身深蓝色服装,在村里过着闲适的生活。过去,朱家营村办有全大队的初中、高小和本村的小学,学生较多,学校老师经常请刘清龙给学生讲传统,他也十分乐意回忆过去,讲完他的战斗故事后,总是用当时流行的话,呼噜气喘地教育学生们说:“你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要好好学习啊!”学生们听了,深以为然。

    1978年初,刘清龙病情加重,驾鹤西游,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享年仅58岁。

    58岁,尽管短寿,但人生能闪现出一丝光亮,就不枉活一世。

    刘清龙,值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